清明 — 桐始华 田鼠化为鹌 虹始见
时间:2022-04-05 来源:钟祥中医院
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,在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,太阳位于黄经15°时开始。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雨量增多。清明,既是节气,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(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)之一,2006年5月20日,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天空洁净明朗,是为“清”;大地万物苏醒,是为“明”。农谚有曰: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,清明过后也是春耕大忙的时令。
一候桐始华 桐,是指白桐花。意为清明来到,白桐花开,清芬怡人。春来万物复苏,到清明时节,阳气更盛,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。或许,在古人心中,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,恰好又在清明之时,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。清明,行走在大自然中,看各种各样的花慢慢地凋谢,一地芳华,瞬间美好即成泥,不觉使人感伤。然而,在另一坡道上,忽见一农家小院里有棵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稀白的云天下,兀自开了满树的紫白的小铃铛一样的花,香满原野,给人惊喜,使人震撼!这就是花开的力量,也是生命的动人之处,难怪,古人对此花情有独钟。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,是指鹌鹑类的小鸟。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,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。 其实虹在这个时节出现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我们知道,在干燥的冬季,天空中飞尘浓密。而在风光明媚的春季,有了雨水的洗涤,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,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。《十二月七十二候歌》中也说:虹桥始见雨初晴。对此,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:正是因为新雨后的天空粉尘最少,空气最清洁,所以才有了美丽的彩虹。由此可见,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细致,充满智慧。古人的清明三候,让人们正确了解和认知了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,让人受益匪浅。这是除了踏青、美食、祭祀之外,清明节的又一大特色。 清 明 习 俗 在古代,清明有很多习俗,除了禁火、寒食、扫墓之外,还有踏青、植树、荡秋千、插柳条等等。 起居养生 春天重在生发,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,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,尽量做到夜卧早起。当然,这里说的晚睡,并不是让人熬夜,早起也非“起得比鸡早”,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,适当的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。早晨7点—9点是辰时,胃经最旺,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。 情志养生 清明前后,天气忽冷忽热、阴晴不定,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、心情不好、情绪低落,最终造成心气不顺。心气不顺,容易引发心脑血管、精神疾病、抑郁、焦虑等精神疾患。所以清明时期要注重清心气。清明是万物生长的季节,心境要畅达,要通过户外散步、踏青等活动,来清净心气,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。 |
|
|
- 上一篇:春分——元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
- 下一篇:今日立夏: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